9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国产日产欧美视频,欧美一级片网址,日韩视频a,久久视频免费,青青草伊人

客服熱線:029-35970099

陜西新天地固體廢物綜合處置有限公司

請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登錄網站手機版。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要讓自覺守法成為常態

  • 2015-07-16
  • 1003
  • [$Content_Label[0]$]
   環境監管執法是一個多主體參與的系統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生產經營者兩個主體。高效的環境監管執法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嚴格執法和生產經營者自覺守法的統一,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

  長期以來,在環境監管執法過程中,我們總是習慣于從管理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偏重發揮嚴格監管執法“這一手”的作用,而較少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對激發、調動生產經營者保護環境的內生動力,促進其規范自身環境行為等方面重視不夠、舉措不多,導致環境監管執法實際上處于一種“跛腳”的狀態,無法形成嚴格執法和自覺守法的良性互動,也難以保障環境監管執法的效能。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要求,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環保法律法規標準的規定,嚴格規范自身環境行為。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強調,要讓自覺守法成為常態。當前,在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的同時,必須要在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上下大功夫,把嚴格執法和自覺守法統一起來,不斷提高環境監管執法效能。

  首先,推動生產經營者牢固樹立法治底線觀念。新《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者的環境保護責任,這是所有生產經營者應當遵守的基本準則和法律底線。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生產經營者不守法、不履責的現象還較為普遍。究其原因,與環保法治宣傳教育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性,生產經營者環保法治觀念淡薄等,有很大關系。必須堅持把環保普法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深入持久地對廣大生產經營者開展有針對性的環保法治宣傳教育,落實企事業單位法人代表學法用法制度,推動其樹立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法治觀念,強化其法定責任義務,督促其恪守法律底線,根除消極應付甚至抵制環境監督執法的土壤。

  其次,督促經濟綜合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大型企業集團切實履行環境保護“一崗雙責”。經濟綜合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大型企業集團作為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指導者,有條件也有義務監督指導生產經營者遵守環保法律,履行環保責任。但是由于現行環保法律法規對此缺乏相關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導致經濟綜合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大型企業集團的監督管理責任難以落實,環境保護與生產經營分離,“重生產經營、輕環境保護”的現象較為普遍。因此,有必要依法制訂實施環境保護 “一崗雙責”規定,確立“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的基本原則,切實發揮經濟綜合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和大型企業集團的作用,督促指導生產經營者自覺把環境保護要求貫穿到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形成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局面,從源頭上減輕環境監管執法壓力。

  第三,監督指導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內部環境監管體系。生產經營者是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防范環境風險的第一責任人,目前的環境監管執法基本屬于單向的“命令—控制”模式,生產經營者總體處于被動執行地位,加上缺乏統一、具體的企業環境行為規范,導致環境監管中提出的要求可能出現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情況,生產經營者無所適從和把握,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限制,應付檢查成為普遍現象。因此,有必要依據新《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抓緊制訂生產經營者環境管理行為規范,分清監管執法者和生產經營者的環保責任,監督指導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內部環境管理體系,變被動服從指令為主動落實責任,與監管執法形成良性互動。從實踐中看,生產經營者內部環境管理體系至少應做到“五個必須”:一是必須建立健全全員環境保護責任制度;二是必須建設系統、科學、有效的污染防治和風險防范設施,并保證正常穩定運行;三是必須建立必要的環境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環境管理人員;四是必須建立一套符合實際的、管用的內部環境管理制度;五是必須建立主動接受監督的情況報告和信息公開機制,定期向相關主管部門如實報告環境管理情況并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并配合監督執法。

  第四,分類施策,實行差別化環境監管執法。適應當前環境保護形勢的客觀需要,急需改進環境監管執法方式方法,加快推進環境管理轉型發展,在對生產經營者環境行為進行全面科學評估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實行差別化執法。對自身環境行為規范、評估結論較好的,采取信任模式,減少監管頻次,實行抽查制度,重點加強指導服務,鼓勵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對自身環境行為不規范、評估結論較差的,采取嚴管模式,加密監管頻次,嚴格管理要求,加大打擊力度,督促其履行法律責任,讓其付出應有代價,起到震懾和教育作用。這樣做,既有利于我們合理分配監管執法資源,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同時也有利于激發生產經營者內生動力和自覺性,并在環保領域形成良性競爭的態勢。

  第五,加快建立并切實落實生產經營者環境信用制度。建立生產經營者環境信用制度,既有利于監督生產經營者提高自覺守法意識,也有利于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提高環境監管執法效能。目前的企業環境信用制度偏重于運用“失信懲戒”的一手,而對“守信激勵”這一手的使用相對不足。因此,有必要實行“黑名單”和“綠名單”并舉的制度,充分運用約束和激勵兩種手段,促進環境保護領域的公平正義。一方面,建立環保違法“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開,并在生產經營、投融資、土地供應、進出口、出入境、注冊新公司、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行政許可、資質審核、選優評先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起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建立環保守法“綠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開,并在法律政策、項目、資金、榮譽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和傾斜,使誠信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激勵其持續提高環境管理水平,保持良好環境信用等級,發揮環境守法企業的示范作用.來自陜環保廳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