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陜西省大氣治理辦公室從6個方面通報了全省上半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進展情況,省監測站通報了全省上半年和西安市7月份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省氣象局、西安市氣象局對全省上半年、西安市7月份和今后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化情況進行詳細介紹和綜合評價。中科院地環所、省環境科學院、西安市環科院等單位專家重點對7月份以來,西安市連續出現輕度污染天氣狀況成因、污染物特征進行了全方位的科學研判和解析。西安市、咸陽市針對近期污染天氣應對措施進行了匯報。省環保廳總工程師郝彥偉指出,雖然7月份出現了連續的污染天氣,但應充分認可和肯定西安市上半年治污降霾工作成效,西安市今年上半年空氣污染指數、PM10 、PM2.5 降幅比例在全國74個城市排在前列,證實了西安市近年來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成績不可否認。當前要正確分析存在的形勢,進一步堅定信心,知難而進,持續推進治污降霾各項措施,為三秦大地“天更藍”做出更大努力。
通報情況顯示:在各項治污降霾措施的持續推進下,今年1~6月,全省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國家考核我省的10個設區市平均達標天數66.6%,比全國60.3%平均優良率高出6.3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關中各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27%以上,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2天~55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1~25天,PM10和PM2.5下降兩成以上。
西安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上半年優良天數為134天,在“三區十群”20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8位,比2014年和2013年同期分別增加54天和77天,PM2.5和PM10平均濃度分別較2014年同期下降了40%和30%,較2013年同期分別下降了53%和43%。從去年3月起,西安市已完全退出了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10位,從今年2月份起,連續5個月退出了后20位,逐步邁入全國第二梯隊。但進入7月以來,西安市空氣質量有所下降,已出現10個污染天氣,主要污染物是臭氧,與去年7月份的26個良好天氣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氣象局專家指出,今年1-6月,全省平均風速為2.4米/秒,西安市降水量335.9毫米,均較常年同期偏高,總體上有利于污染物的削減與擴散,加之我省治污減霾工作深入推進,上半年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顯著,是“人努力,天幫忙”的結果。但是進入7月以來,全省降水偏少,氣溫偏低,7月中旬平均氣溫20-26度,較往年同期偏低2度。同時,7月中旬大氣配置“下濕上干”,存在逆溫逆濕現象,白天日照偏多,濕度適中,輻射偏強,有利于低中空發生光化學反應,是形成臭氧高濃度的氣象因素。
地環所與省環科院等專家指出:臭氧濃度的上升與空氣質量的改善成正相關。隨著治污減霾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空氣中顆粒物大幅減少,對紫外線的吸收作用降低,紫外線強度增加,太陽輻射與空氣中VOC和氮氧化物的光化學作用明顯增強,臭氧濃度隨之上升。7月份以來,西安市白天晴朗晚上多陣雨,地表濕度適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臭氧的產生。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大氣污染治理也都經歷了類似的階段,不必過多恐慌。
會議研判確定:一是要加強環境空氣質量形勢分析工作。定期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分析,對比同期、同季度、同年的環境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隨時掌握當前環境空氣質量變化和治理形勢,根據變化趨勢及時發布預警。二是加大特殊時期環境污染物成因的分析。針對夏季以臭氧為主要的污染物指標升高趨勢,緊密聯系氣象部門,加強特殊時期的污染物特征分析和研究工作,綜合氣候變化影響,提早安排部署應對和預防措施,為治理霧霾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加快推進做好全省源解析研究工作。三是進一步強化治污降霾的工作措施。針對近段時期的環境空氣污染特點,有針對性開展相應的專項治理工作,要夯實部門責任、強化工作措施,重點對城市夜市燒烤、散煤燃燒,國Ⅴ汽柴油油品、加油站油氣回收、揮發性有機物防治及渣土車、重型貨車運行管理等開展專項督查。同時應做好大氣治理宣傳工作,加大宣傳特殊時段和夏季高溫時段出現的各別污染物上升的成因和防護知識,引導公眾正確認識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工作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來源省環保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