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氣候變化及水污染等是導致人類死亡重要環境因素
“健康星球 健康人類”報告的數據顯示,2012年,大約1260萬人由于環境問題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數的1/4,每年因環境惡化而過早死亡的人數比沖突致死的人數要高234倍??諝馕廴尽夂蜃兓?、化學品暴露以及水污染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環境因素。
報告說,每年世界各地約70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10.7萬人死于石棉中毒;2010年,約65.4萬人死于鉛中毒。
報告還指出,全球每天有近千名兒童死于腹瀉,這類疾病更是導致20%左右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罪魁禍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顯示,自199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一次締約方會議以來,有60.6萬人因氣象災害失蹤,每年還有84.2萬人死于水污染造成的腹瀉病。
“健康星球 健康人類”報告稱,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死亡人口中,因環境問題而死亡的人所占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28%和27%。這一比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分別為23%和22%,美洲和歐洲地區的這一比例則相對較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報告顯示,過去幾十年,人類在環境保護領域取得諸多進步,使人類的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也使人類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方面獲益匪淺。
1990年~2015年,世界各地有21億人的環境衛生條件獲得改善,全球提前5年實現了將缺乏可持續的安全飲用水人口比例減半這一千年發展具體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認為,過去10年,人類在追求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各國政府在政策、融資及監管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推動了全球生態環境的改善。
雖然環境保護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但全球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全球還有24億人仍在使用未經改良的衛生設施。自1995年以來,與天氣有關的災害已導致60.6萬人死亡,受傷、無家可歸或需要緊急援助的人數以億計。
呼吁各國行動起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施泰納呼吁各國行動起來,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健康的地球能讓人類健康的小船揚帆遠航,也會促進經濟和社會蓬勃發展。”施泰納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席科學家麥格萊德也在報告發布現場呼吁各國迅速行動起來,幫助人們免受環境問題帶來的威脅。
為了構建健康的地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倡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去除或減輕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燃料的使用,從而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改變生活方式,在進行必要的經濟活動時減少資源消耗、浪費、污染以及對環境的破壞。
報告還說,采用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的長遠利益顯而易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說,逐步淘汰近100種消耗臭氧層的物質,意味著到2030年,每年將有高達200萬例皮膚癌和數百萬例白內障會因臭氧層恢復而避免;在全球消除汽油所含的鉛,預計每年可避免100萬人過早死亡;如果減少黑碳(由生物質和化石燃料等不充分燃燒所產生)和甲烷等短期污染物,到2030年,每年可避免240萬人因空氣污染而死亡。
在本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還專門舉辦了關于戰亂和環境問題報告會。報告會認為,戰亂國家喪失了環保能力,其環境問題更加嚴峻,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更容易受到環境問題侵害,導致人口死亡率更高。
施泰納在環境大會期間指出,環境大會涉及每個人,只有環境健康不斷改善,人類才能維護自己的幸福。
來源省環保廳網